校内文件选读

[武职人物]谢忠华:忠于事业勤耕耘 甘为津梁气自华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1-17浏览次数:742

    武职网讯(党委宣传部 娄修明 通讯员 黄晶晶)他勤于思考,善于钻研,是勤奋的学习者、师生眼中的“多面手”;他自制慕课,搭建平台,用智慧将信息化技术融于教学,是优秀的讲授者;他甘为人梯,愿做津梁,借互联网博客传经送宝,用真心真情点亮满天繁星,是学生敬重和喜爱的好老师;他肩挑重担,任劳任怨,一心扑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他眼中最奢华的勋章。三尺讲台,本色人生,他用行动诠释师者风范,彰显魅力人格。他,就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谢忠华。

图为:谢忠华近照

    谢忠华,男,中共党员,副教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骨干教师。1985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同年7月,分配到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系任教,1987年12月调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在建筑学院、基础课部、电信学院和机电学院任教。

图为:谢忠华部分荣誉证书

勤奋的学习者,爱鼓捣的“多面手”

    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从大学毕业至今,谢忠华始终不忘自我“充电”,转益多师,坚持不辍。

    在很多老师和学生眼中,谢忠华肯学习、喜思考、爱钻研。经常与他打交道的人都说他喜欢琢磨新产品、新技术,是一个在知识和技术学习上“喜新厌旧的人”。

    1987年12月,调入武职后,谢忠华慢慢展示出他“爱鼓捣”的特点。起初,受宿舍同事影响学习组装收音机,在成功“倒腾”出第一台土制天线的收音机后,兴趣被激发出来的谢忠华一发不可收拾,将目光转向了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等家电。随着技术更新和产品换代的进程不断提速,谢忠华自我加压、虚心求教,从家电、通讯终端、计算机硬件到软件应用、课件制作,都有涉猎,且达到较高水平。他是湖北省“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2010—2012年,在家电行业较有影响的谢忠华被聘为湖北省家电行业协会副会长。2014年,被聘为中国职教学会高职汽车类专业教学研究会委员。在师生眼中,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多面手”。平时,同事和学生遇到了家电、手机、电脑等设备故障和相关问题,他都会尽力帮助解决。

图为:谢忠华在通讯实训室讲解手机知识

    自觉学习、刻苦钻研,已成为谢忠华的习惯。每天完成教学和工作任务,在夜阑人静时分心无旁骛地学习、思考,对于没有闲暇去消遣的谢忠华来说,是再好不过的生活方式。在持之以恒的学习过程中,谢忠华迅速成长为所在院系的专业教学骨干,工作也得心应手。

    谢忠华大学所学的是力学,进入武职后,因为教学和工作需要,他经常面临跨行甚至跨界学习,即便如此,他也显得很从容。

图为:谢忠华指导学生指导发动机电喷系统实训

    2012年,加盟机电学院汽车教研室后,为了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教学能力,占领汽车专业教学先机,谢忠华密切关注汽车行业技术和专业教学发展的前沿动态,他一如既往地自觉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主动拥抱新技术。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与教研室同事互相砥砺,共同研讨,积极主动开展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和实操。2014—2015年连续两个暑期,先后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上海、湖南长沙等地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的职教理论、教学手段和实训设备拆装及维修方法。 

    近年来,“互联网+”已全方位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在教育领域,微课、慕课(MOOC)等信息化教学技术纷纷出炉。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谢忠华抓住一切机会,虚心向专家和身边的行家里手学习。

    2014年初,中南民族大学王献博士应邀来机电学院作微课专题讲座,谢忠华在悉心听讲后,开始琢磨如何迅速掌握这些“新鲜”技术,为我所用。他借助网络查找大量资料、向学校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的老师请教,经过反复摸索,2014年4月底,谢忠华终于完成了专业核心课程《汽车构造》慕课平台建设,并成功立项。谢忠华的慕课平台设有“课程内容、班级空间、拓展资源、作业与考试”等栏目,提供自主学习、资源浏览、课业测试等功能。在平台上,学生可以完成作业、测试、晋级考试等。师生之间以学习为中心、以课程内容和拓展资源为载体,进行密切的互动交流、沟通。为了改进慕课平台,2015年暑期,谢忠华再赴北京,继续学习慕课制作方法和技巧。

图为:《汽车构造》慕课平台界面

图为:汽车构造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界面

    回想起开发建设慕课平台的经历,谢忠华说:“身处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而言,学习能力已成为最重要的能力。只有不拒细流,才能源源不断;只有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如果囿于传统的经验,很容易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抛在后面。”

优秀的讲授者,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如果说,学而不厌、孜孜以求是谢忠华自我成长的“助推器”,那么,诲人不倦、创新教学就是他成就学生的“点火器”。如果说,三尺讲台是教师传递薪火、培育人才、体现价值、收获幸福的舞台,那么,谢忠华就是这个舞台上倾心投入的舞蹈者。

    在武职的这些年里,出身理工科的谢忠华大多数时间都坚守在教学一线。从建筑学院到电信学院再到机电学院,从“黑板+粉笔”的时代到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层不出穷的今天,他都力求做到严谨认真,潜心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备受好评。

    “从教案编写到课件制作,准备充分;从提前候课到课堂纪律,要求严格;从教学设计到知识讲解,安排合理。”这是教学督导和同行对谢忠华教学情况的反馈。

    “在武职,能遇到这样一位工作认真负责、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的老师,真是有幸。从重点讲解到难点分析,从图片演示到互动交流,从专业学习到知识拓展,谢老师注重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他时而严谨,时而幽默,让我们学到了系统的专业知识,也让我们在生动的氛围中尝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是汽营13303和13304班同学眼中的谢老师。

    2013年,谢忠华获评机电学院“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其实,还有很多出类拔萃的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最爱”,同行和学生对谢忠华的教学好评也适用于他们。那么,学生何以对谢忠华的教学赞誉有加呢?

    在采访过程中,有学生说道:“谢老师平时并不在意别人的评论,更在乎学生的学习感受。他不太喜欢奉送答案,但乐意于与学生交流探讨,鼓励我们学会思考、借助各类资源自主探究。谢老师的慕课平台提供了在线答疑、资源下载、课业测试等功能,同时还经常在我们班级QQ群上传教学拓展知识PPT、视频、教案、复习检测题,作为慕课平台的延展,激发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据该QQ群管理者介绍,同学们都喜欢下载谢老师发布的教学资源。2015年1月15日,《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PPT》发布后,汽营13级两个班83名同学下载了99次。

    谢忠华不仅善于学习,其教学观同样是与时俱进的,这也是他备受学生推崇的重要原因。

图为:“汽车教学每日一篇”截图

    2014年春季学期开学不久,谢忠华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互联网时代,教师如何更接地气地与学生交流、更具时代感地“润物细无声”,又如何做到教学相长?3月12日,谢老师在闲置已久的QQ个人空间“午夜轻舟”里发布了一篇“汽车教学每日一词”(后改为“每日一篇”),引起了学生和老师的关注。从此,谢忠华坚持在每天凌晨0:10分左右,推出一篇新的教学博文。谢忠华的空间内容很专一,截止目前,总计618篇博文除了8篇是礼仪和健康知识,其余610篇均为汽车教学拓展知识。这些凝聚了谢老师心血的博文,成为大家共享的学习和教学资源,师生点赞不已。

    提到“汽车教学每日一篇”,谢忠华道出个中原委:“考虑到新开发的慕课平台还需要改进,加上数字时代的学生大多习惯用QQ、微博和微信推送信息,于是决定借助QQ空间做教学微博,搭建一个更为便捷的了解专业前沿动态的知识拓展平台,学生可随时访问,结合慕课平台反复学习,自主掌控学习内容、进度、程度、方式和节奏,同时也便于师生互动交流。”平实、简洁的话语,表达出为人师者“为学生着想、对学生负责”的可贵。“只要你们需要,任何课堂内外有不懂的,都可以找我。”这是他对学生的承诺。

    机电学院院长蔡建国在点评这一举措时谈到:“600多篇教学博文,就是600多天的坚持!谢忠华老师这种主动学习、专心研学、甘愿付出的精神值得全院老师学习!”

   “谢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是‘套餐’,他精心整理发布的汽车教学拓展资源是我们的‘自助餐’。”汽营13级同学们这样分享自己的体会。“老师,没想到突然这个学期不教我们了,还怪想念您给我们上课的。老师空间留下来的东西真心蛮有用,一个能设身处地地为我们考虑的老师很难得,真心感谢老师!”这是汽车专业学生彭倩倩在谢忠华空间的留言。

    20多年来,他对教学兢兢业业,从不怠慢。他注重教学改革,致力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2004年,他利用数据库软件开发了“海尔培训管理系统”,2006年主持开发了运用于电信学院实验实训管理的“第一工业中心管理系统”,2009年—2010年主持开发的学校实验实训综合管理系统,获校级课题立项。进入机电学院后,在教研室主任熊其兴教授带领下,谢忠华同汽车教学团队的其他成员一道参与汽车专业建设,组建了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等。

    除了精心教学,谢忠华还潜心研究,耕耘不辍,作为机电学院汽车专业教学骨干,主持和参与完成校级课题5项,主持的课题《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获中国电子学会二等奖;主持和参与横向课题4项,到帐经费10多万元;主持的校级精品课程《移动通信原理与设备》获2012年校级精品课程三等奖;发表论文10多篇;作为副主编参与公开出版教材《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编写校本教材《汽车发动机拆装技能实训》等近10本。

默默的耕耘者,奉献彰显本色

   “谢忠华是一个喜欢做事的人,而且是那种希望尽其所能将本职工作做好的人。”有同事这样评价他。“我是一个普通教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本色做人是我的准则。” 这是谢忠华的自我定位。“教书是一份良心活,惟有静心,才会多一分澄澈明净,远离浮躁与喧扰,才能教好书,育好人,才能对得起学生,才能问心无愧。”这是谢忠华从教以来的感悟。

    正是因为坚守本色做人的原则,拥有了内心的平静,他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

    教师的第一岗位是课堂。20多年来,谢忠华主动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及实习实训任务。主讲《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移动通信终端原理与设备》、《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与汽车性能》、《汽车电控技术》、《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等10多门课程。2012—2015年期间,他完成了2000多学时的教学任务,最多时,一学期担任5门课的教学任务,本学期有6周周学时达24学时之多,连续两年教学工作量超过600学时。

    在课程种类多、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谢忠华并没有放松要求、降低标准。计划、教案、课件依旧完整规范,线下线上批改作业依旧认真仔细,交流指导依旧耐心细致,身体不适依旧坚守讲台,课程建设依旧尽心尽力,教学竞赛依旧积极努力,他曾以出色的表现获机电学院信息化数字教学二等奖。机电学院副院长熊海涛评价道:“汽车专业教学任务重,教师少,关键时期,谢老师牺牲自我,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的精神令人敬佩”。

    在电信学院工作期间,谢忠华曾任电子工业中心主任7年,配合该院专业团队进行了光电子国家示范专业建设并顺利通过验收。在担任海尔培训中心辅导员期间,每天六点半起床和学员一起跑步,八点准时带领学员宣誓,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工作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家。组织了2期网点经理和3期信息员培训班,培训服务人员近万人次。每期学员结业时还制作活动视频给他们带回去继续学习。在第一次学做视频时,软件使用不熟练的他,5天都没有回距办公室仅300米的家,直至视频制作成功,当时正是他爱人怀孕期间。他亲自带培训教师下网点为学员培训,走遍了省内近200个网点。由于海尔培训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武职海尔培训中心和他个人多次受到海尔集团嘉奖。

图为:海尔集团员工在我校培训期间每天早上宣誓的场景

图为:海尔集团总部和武汉海尔工贸公司颁发的嘉奖令

    除了积极完成教学工作外,谢忠华先后担任4个班的班主任,他对学生一视同仁,从不偏爱,对表现欠佳的同学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启发,帮助他们收获成长、树立自信。如今,他所带的许多学生已成为行业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

    谢忠华还担任了无线电协会和“汽车之窗”协会的指导老师。只要学生有需要,他都会挤时间到场。无线电协会有个学生认为技能无人可比,心浮气躁,影响了团队成员的团结。了解到实情后,谢忠华特意安排该生完成一个电器故障诊断及维修任务。该生冥思苦想2天无果只好求助,谢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并亲自动手,短时间内排除了故障,该生心悦诚服,尊谢老师为“师父”。谢忠华抓住契机,告诫学生“为人当谦卑、要虚怀若谷”。该生触动很大,从此踏实肯学,技艺精进。技术扎实的他目前在上海一家研究生云集的企业担任电源产品设计工程师。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一直与谢老师保持联系的十多位同学,每逢节假日,学生们都会通过电话、QQ、微信感谢问候老师,每年春节期间相约向老师汇报各自的工作生活,再次聆听老师教诲。

    他不仅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更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主动担任团课讲师工作,为团校学员讲解《企业文化》、《职场人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等课程。身为党员,他主动为机电学院学生党员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年均培养学生党员4名。

    连续几年的满负荷工作,着实让人为他担心。在许多人看来,他简直就是“铁人”、“劳模”,他在学校年度及师德考核中也确实多次被评为优秀。谢忠华却平静地说:“我已经习惯了埋头做事,要做就做好。”只有了解谢忠华的生活,才知道他何以做到如此。从他一天的安排就可略见一斑。近年来,平均周课时近20学时的他,每天早早来到办公室做好清洁和上课准备,提前到教室静静地查看PPT,而课后总会有学生找他请教课业或者电器维修、手机故障、网络软件等五花八门的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后,回家吃完饭接着要辅导孩子学习,剩下的时间才属于他自己。家人安睡后,打开精品课程、慕课平台,查看批改学生提交的作业,准备第二天的教学内容,最后整理发布“每日一篇”已是凌晨。

    “20多年来,教学、科研确实很忙碌,但是能在武职静心读书、认真教书,用心育人,是我莫大的快乐。”回首当年选择做教师,选择武职,谢忠华说:“进入武职任教,是我近30年来最明智的的抉择。”我们也坚信,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会让这位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典范获得越来越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