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出实效 品牌影响攀高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4工作总结
2014年,学校在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化综合改革、提升社会贡献为目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形成了十大亮点,取得了六大成绩。
一、十大工作亮点
(一)招生就业再创佳绩
2014年,学校第一志愿数与计划数比达359%,投档线居全国在鄂招生同类院校第一,新生报到7981人,在校生达到23134人。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5.35%,专业对口率达84.24%。毕业生中25人成功自主创业,5个团队获得省、市政府创业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基地被评为省级示范基地。
(二)职教品牌建设取得突破
“湖北旅游职业教育品牌”获准立项建设,获得专项经费500万元,学校已有2个专业群入选全省10大职教品牌建设项目;“生物制药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景观设计”等3个专业获批2014年全省高职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立项。
(三)再获国家教学成果奖
10月,党委书记张玲教授主持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型构建与长效机制建设》荣获全国职教类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葛店校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葛店校区二期建设全面完成,办学条件大幅改善,秋季开学时三个学院共2693名学生入驻,校区管委会组建成立,葛店校区成为学校事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五)两名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表彰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决定》,机电学院朱红、轻工学院王红春两位老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六)率先在全国发布社会贡献力报告
学校于2014年3月在全国率先发布 2013年度社会贡献力报告,从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社会培训、文化辐射等方面设置20多项指标,自我检视社会贡献,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中国青年报》等数十家媒体先后报道,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问题随后进入全国、全省的制度设计中。
(七)连续承办大型职教活动
10月,学校成功承办教育部、国家旅游局共同举办的旅游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司长魏洪涛、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王扬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省旅游局副局长徐勇等领导出席会议,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10多家企业的专家学者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学校还成功承办了湖北省2014年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电子设计与制作、西式宴会服务、导游服务三个赛项,第五届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类、工艺美术类、服装类赛项的比赛,全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谢宏德、省政府副秘书长聂昌斌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视察学校。
(八)“3D打印时尚秀”闪耀光博会
学校组织相关学院与湖北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型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金运激光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联合,为第十一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精心设计制作3D打印服饰,并于11月在开幕式上成功展示“3D打印时尚秀”,新华网、人民网等30余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九)五次在全国介绍经验
一年来,学校先后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4年年会、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学术论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教育部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视频会议等全国性重要会议上做主题或典型发言。9月,校长李洪渠在人民大会堂向刘延东副总理汇报了赴德国学习后学校的改革发展情况。
(十)积极为湖北职业教育发展贡献智慧
2014年,学校积极参加省政府职业教育调研组赴河南、山东调研并撰写考察报告;校长李洪渠牵头、历时近三个月,高质量完成了全省职业教育专题调研及总报告的撰写等工作。直接参与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文件的起草,完成政府专项咨询报告6份、省教育厅委托项目3项,两项成果被省政府授予“湖北发展研究奖”,是唯一获奖的高职院校。
二、六大办学成绩
(一)综合改革系统实施
2014年,学校系统推进综合改革,先后完成了人事分配制度方案及四个配套文件、校内各单位岗位职责及质量标准的修订,初步完成了学校章程的修订,调整了学术委员会等非常设机构,建成了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完成了财务管理、公务接待等8个制度的修订,开展了绩效考核的研究和培训,初步制定了二级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二)内涵建设稳步推进
学校继续举办“聚焦课堂”系列活动,开展“微课”讲座培训300人次,“一体化课程及教学模式”培训80人次,通过国外研修培训教师干部68人,其他形式培训400余人。全年引进教师34人,新聘“楚天技能名师”8人。2014年职评中8人晋升教授、53人晋升或转评副教授,创造了新的历史。
学校以4个职教集团(联盟)为纽带,加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建设,协议合作企业达到392家。校地合作深入推进,组织14个学生团队到黄冈市创业孵化,为福建省石狮市纺织服装产业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全年立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9门,学校牵头开发的中高职衔接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已在全省推广,公开出版教材123本,其中主编57本、专著2本、译著1本,教育部 “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一批选题立项教材21本。教师参加“湖北省高校首届微课教学比赛”,获一、二、三等奖各2个。
(三)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2015)上报并正式发布。一年来,“五全”育人模式深入实施,全年累计完成通用职业能力、心理素养拓展、户外拓展训练25000人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教风学风的意见》,编印了《辅导员专项奖励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注册学生社团达到73个,成员总人数突破12000人,全年开展各类活动400余项。举办了第六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暨第五届创业计划大赛,学生创业团队达28个,参与创业学生2219人,6件作品获得全省创业大赛铜奖。全年学生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63项,全省获奖56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0%。
(四)办学基础能力持续增强
全年投入资金6650万元,完成各类基本建设及维修项目15项,一体化教室达到7.4万平方米;投入380余万元,完成了校园视频监控升级和车辆门禁管理系统建设。完成了国有资产的清查核准工作,数字化校园二期建设基本完成,学校入选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年共争取省级专项资金1382万元,获得教育部职教师资重点建设专业配套资金1000万元,各类办学收入达到3.09亿元。全年共发放各类政策性奖励工资3200多万元,实现了职工收入的持续增长。后勤服务工作与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学校荣获“湖北省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五)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全年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27个、学会和委托项目17个、横向项目60个、省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项目1个;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090余篇,技术开发服务经费到款649.54万元,获得第十届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最佳组织奖”。新增定点培训机构2个,获批国家师资培训项目5个,完成骨干师资培训878人次,辐射服务26个省市区300余所中、高职学校,完成各类培训鉴定32000人·天。先后接待了国家关工委领导、全国政协常委职业教育视察团、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亚欧国家职业教育研修班、中南地区高校管理干部研修班等来校调研交流;接待国(境)外友好学校、教育机构等来访20批169人次,签订协议3份;与台湾侨光科技大学共同举办了第九届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聘请20名外籍文教专家来校任教或开展讲座,开设各类国际教育项目18个,29名学生赴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或地区交流学习。积极支援中西部地区10所高职院校建设,出色完成了湖北省教育援疆工作。
(六)党建领航学校事业发展
一年来,学校党组织深入组织了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全国全省职教会、第二十二次全省高校党建会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研讨、宣传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2个整改项目、63条整改措施落实到位;首次试行“三会合一”,成功召开了二届五次党代会;以“访三室转三风”为主题开展“两访两创”活动实现了全覆盖;出色完成“三万”活动年度任务,1名干部被评为全省先进个人;调整选任干部29人,省内外培训20余人次、校内培训300余人次;深入开展五好领导班子创建、支持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再创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等活动,获得上级好评。全年出版《武汉职院报》16期,在央级媒体发稿37篇、专访专稿6篇, 学校主页获2014年度湖北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成果“十佳综合性网站”;先后邀请18位专家学者做客“凌家山讲坛”、“谈石斋”等,助推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被评为2014年度武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学校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落实,组织了对校内各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专项检查,对财务收支情况及医疗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全年招标审计审减金额1420万元,调查处理群众来信来访9件,对1名中层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并由学校行政给予处分,建议人事部门解除聘用合同1人,清理违规收费并退还学生2.79万元。
2014年,学校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不断增强,但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如:内涵建设方面有份量的“干货”不多,教风学风没有实质性的好转;校企合作的内涵、形式亟待深化创新,教师队伍不堪重负的现状亟需改善,内部管理的统筹和规范亟待加强等等。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必须切实采取硬措施逐项加以改进。
2015年,是深入落实国家、湖北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各项顶层设计的“落实年”,是学校“十二五”建设的“收官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编制年。学校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全国全省职教会议精神为指引,以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科学谋划发展为主线,筑牢基础平台、抓实基础环节、强化基本保障、优化基本制度,全面激发办学活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完成“十二五”建设任务,为早日建成优质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